【衛保組宣導】認識第二類傳染病—登革熱/屈公病
親愛的教職員工生大家好:
因天氣逐漸進入高溫、多雨的型態,目前時序處於病媒蚊上升期,且監測區域卵粒數亦持續偏高,即將進入登革熱/屈公病流行季(約每年5月前),為降低傳染病發生之風險,除了加強病媒蚊蟲防疫工作,衛保組提供衛教宣導資訊,讓大家了解蚊媒傳染病之區別及疫情。
一、疾病介紹
(一)登革熱: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。並且分為Ⅰ、Ⅱ、Ⅲ、Ⅳ四種血清型別,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。當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,就會對那一型的病毒具有終身免疫,但是對於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還是有再感染的可能。臨床上重複感染不同型登革病毒,可引起宿主不同程度的反應,從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,到發燒、出疹的典型登革熱,或出現嗜睡、躁動不安、肝臟腫大等警示徵象,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。
(二)屈公病:是一種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。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,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,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,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,並持續數個月,因此「Chikungunya」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,就是指「痛的將身體彎起來」。
二、最新疫情(截至114年4月22日):
衛福部疾管署於114年4月22日公布,今年截至目前已累計11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病例,感染國家以印尼9例為多,且印尼今年屈公病疫情上升,該國衛生部已發布警報。台灣11例確診個案中,有1對台南市夫妻是在2月自境外移入確診,就是在春節期間有回印尼探親,回來後出現屈公病相關症狀,為境外移入家庭群聚。
登革熱部分,國內上週新增2例境外移入病例,感染國家均為印尼;今年截至4月21日,累計44例,均為境外移入,為近5年同期次高,感染國家以印尼21例為多,其次為菲律賓8例及越南5例。
*新聞連結:https://www.cna.com.tw/news/ahel/202504220299.aspx
三、預防方法:
(一)出外/國旅遊要防蚊,穿著淺色長袖衣褲,使用政府核可之防蚊液。
(二)自東南亞疫區返國後,確實自主監測健康裝況,有症狀盡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。
(三)室內外環境定時清除孳生源,落實巡倒清刷。
(四)住家應裝置紗門、紗窗,睡覺時可加裝蚊帳,避免蚊蟲叮咬。
敬祝您 健康喜樂
學務處衛生保健組關心您的健康
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Health Service Section